学院动态

“以国家脊梁为镜,照亮青年前行之路” 继续教育学院开展2025年春季学期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

发布时间: 2025-03-19

浏览次数:24

初审:沈亚安

复审:焦阳

终审:任淑华

2025年3月19日,继续教育学院党支部书记焦阳知行J101报告厅为2024级学生讲授了一堂以以国家脊梁为镜,照亮青年前行之路”为主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。

授课现场

课程伊始,焦书记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为同学们阐述了“国家脊梁”的精神内涵。他表示,“国之脊梁”并非仅仅指那些功成名就的伟人,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,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担当,一种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。

授课现场

回顾历史,无数仁人志士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“国之脊梁”的含义。焦书记通过多媒体影像带领学生们“穿越”到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,讲述“两弹一星”元勋钱学森先生在艰苦条件下突破技术封锁的壮举;继而将镜头转向新时代,青蒿一握执着不休”诺贝尔医学奖获奖者屠呦呦、“杂交水稻之父”袁隆平、“万婴之母”林巧稚等时代先锋的奉献故事。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织,学生们直观感受到不同时代“国家脊梁”共同的精神内核——以国为民的赤子情怀。

学生观看视频影像

这些脊梁不是冰冷的雕像,而是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精神基因。书记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思考,“身处时代洪流,作为青年人的我们应当如何做?”

学生谈自己的思考和想法

结合同学们的回答,焦书记总结了四点:“家国、奉献、创新、担当”。他强调,生逢伟大时代,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,同时也面临着“天将降大任于是人”的时代使命。成功没有捷径,只有付出与坚持才能收获精彩人生。

授课现场

课程尾声,焦书记结合继续教育学院人才培养的特点,提出个追问”:作为新时代技能人才,如何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需求?在学习的浪潮中,如何保持知识更新与理想定力?

此次思政课是继续教育学院红色基因铸魂育人重要体现,这场精神洗礼,能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。这种使命教育使“小我”与“大我”同频共振,培养出既有家国情怀又有行动能力的时代新人。正如焦书记所言:继续教育不仅是知识的续航站,更应是精神的加油站,要让每位学子都成为新时代奋斗精神的传播者与践行者。